新时代志愿服务
“社区主阵地”的发展路径
谭建光
中央社会工作部近期在广州召开的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工作部署推进会提出,要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与基层治理、百姓生活深度融合。为此,广大志愿者、志愿组织和志愿服务工作者要深入城乡社区、贴近人民群众,围绕社区主阵地、主场景的特色,创新志愿服务方式,丰富志愿服务内容,深化志愿服务效果,让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民生改善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我们结合近年来多次搜集的材料,整理出八条创新发展的路径,提供参考交流。
01“初心为民”路径
社区党建、社区工作与社区志愿服务等,不论涉及哪个领域,不论设置哪些流程,最终的目的都是要弘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目标。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以“岗位贡献”体现宗旨理念,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专业志愿者以“志愿奉献”体现宗旨理念。因此,志愿服务社区主阵地、主场景的首要路径,就是践行“初心为民”,就是一切为群众着想,真心为群众服务。如广州市黄埔区瑞东花园社区开展“党建引领、五邻服务”,通过“邻里爱、邻里帮、邻里乐、邻里议、邻里赞”等,营造和谐友善、美好共享的社区生活。瑞东花园社区常住居民8193人,是集经济适用房、公租房、人才公寓、政府回迁安置房等四类房源于一体的大型保障性住房小区。房源多元化、居民多元化和需求多元化,由此也带来居民习惯匹配难、情感认同难、关系相处难、利益调和难等问题,从而对瑞东花园社区治理和志愿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党组织发动社工人员、志愿者骨干、热心市民积极参与,一方面深入家家户户、接触流动人员,了解愿望需求,发现矛盾纠纷,积极协调和解决;另一方面开展关爱扶助、友善互助、邻里帮忙等,满足生活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家园。这些涉及群众生活、群众利益的大事小事、烦事琐事,如果没有党员干部、志愿者骨干提供关心和帮助,就可能造成大困难、大问题,就可能酿成大矛盾、大冲突。社区志愿服务就是秉持“初心为民”的理念,点点滴滴关爱帮助、排忧解难,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安全、安心的生活家园。
02“做好实事”路径
社区志愿服务“来不得半点虚的”。过去,有些单位和机构,组织开展社区志愿服务,就是安排一些人到社区简简单单做宣讲、做表演、贴标语、搞卫生,不管居民群众爱不爱听、爱不爱看,“完成任务就走人”,这样“形式化”的活动越来越不受群众欢迎。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区志愿服务要做实做细做好,就是要切实了解不同街道、不同社区群众多样化需求,开展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服务。我们在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调查的时候,考察水磨沟区七纺街道温泉北社区的“公益一条街”,内容非常丰富。这里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同时为了更好地吸引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开展多样化的关爱互助,就打造“公益一条街”,拓展群众需要的各类服务功能,有爱心妈妈关爱帮助各民族儿童的“阳光宝贝中心”,有对青少年介绍科技科普知识的“科普活动中心”,有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居民议事厅”,有休闲娱乐中传播思想理论的“文化活动中心”,还有志愿者服务中心、普惠合作社、老年活动中心、公益影院、爱心早餐岛等等。成立有党员“曙光”志愿者服务队、爱心妈妈志愿队、红色维修服务队等7支志愿服务队伍。我们调查辅导的时候,特别留意的是两个细节。一是“普惠合作社”,针对社区中低收入家庭、生活拮据人士,提供简单易行的谋生发展机遇。我在普惠合作社看到,党员干部“访惠聚”时帮助联系餐饮公司、大中型商店,争取餐巾纸折叠包装、商标标识黏贴等手工活。志愿者教会低收入家庭的成员做好这些活,可以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在座谈会的时候,我还建议乌鲁木齐市民政局的同志,鼓励社会组织的志愿者进入社区,帮助低收入家庭成员做手工活,一边干活一边交流,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这就是切实可行、非常有效的志愿服务活动。另一个是“红色物业”,即党建引领物业公司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帮助群众改善生活。社区干部说,体现“红色物业”的具体做法就是改变传统机制,如按照惯例物业公司进入居民家庭帮助安装和维修,是收取50元左右的人工费,再收取零件工本费等。党建引领“红色物业”,物业公司的员工就主动提出不收人工费,义务帮助居民安装和维修各类生活用品。表面上看,物业公司损失了维修的人工费,但是由于义务帮助居民、维修态度很好,居民每个月缴纳物业管理费就很主动、很积极。物业管理费收取的比例从原来的70%左右,上升到如今的90%以上。这样,“红色物业”的推进过程中,物业公司更加正常运行,服务水平逐渐提升。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专业志愿者做好关爱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件件事情,让广大群众感受党组织的关心、党员的热心、志愿者的贴心,从而吸引和激励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温泉北社区“公益一条街”的各类服务,星星点点、琐琐碎碎,都是群众所需,都是富有实效的,恰恰是社区志愿服务具有生命力的体现。我们发现,全国各地的案例都表明,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社区志愿服务才能够深受欢迎、繁荣兴旺。
03“文明陶冶”路径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区文明生活发展的重要体现。为此,志愿者在关心群众、做好实事的同时,也要引导和激励社区居民群众弘扬文明风尚、追求文明生活。我在上海市“沪上志愿坊”交流的时候认识了上海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总队队长陈杰,他的本职工作是医生,业余时间热心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看到垃圾分类对于城市发展、市民生活、环境保护、美丽家园的重要性,就积极投身这项目服务,并且千方百计、发挥创意,提高广大市民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和重视,吸引市民群众参与垃圾分类志愿服务。陈杰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介绍到:“我日常主业是医务人员,但在垃圾分类志愿者服务总队兼职志愿者已有五年,工作之余我会参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宣讲培训、上门指导、守箱监督等活动。五年里我带过300多名分队志愿者进社区、学校、公园,组织过70多场宣讲培训、50多场主题活动。今天不仅是学雷锋日,也是上海市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主题宣传日,特别希望借此机会,能让垃圾分类和低碳环保的意识触达更多人。”可见,社区志愿服务,包括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吸引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也让群众在服务过程中得到文明熏陶、提高文明素质,从而不断追求文明生活和美好生活。
04“创新创意”路径
伴随社区生活的群众类型不断变化、群体多样,社区志愿服务也要不断产生新颖的内容、活泼的形式。尤其是“两企三新”的发展壮大,让很多90后、00后的青年灵活就业、分散居住,成为社区新生力量。为此,要特别关注和适应这些新生代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开发种类多样、吸引力强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关村街道、上地街道有不少高新科技园及其相关的社区,这些社区的年轻人有想法、有创意,也渴望获得发挥的机会。为此,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海淀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就在这些90后、00后高素质青年“扎堆”的新型社区,开展“青年TALK”“青年新质说”等活动,聚集新生代的创新创意,为志愿服务增添活力。这些博士、硕士、大学毕业的青年,以及留学归国的青年,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区域发展乃至国家发展提供点滴智慧、贡献点滴力量。这些“青年TALK”的沟通交流节目,既有畅快的交流、大胆的构想;也有激烈的讨论、思想的碰撞等。这样,就激发出社区志愿服务的新活力,也产生许多耳目一新、切实可行的想法。可见,社区志愿服务不能自我封闭、因循守旧,而是应该解决新生代青年的创新活力,不断探索新方式、新途径。
05“参与治理”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活跃社区治理、创新社区治理是特别重要的,也是构建和谐社区、幸福社区的基础。这样,激励社区志愿者吸引和发动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积极建言献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同志指出,“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第241页)为此,在社区志愿服务发展中,要创造更好的机制、更多的方式,为广大群众参与社区治理、贡献智慧力量提供便利。贵州省贞丰县龙兴街道心安处社区,是移民搬迁社区,来自全县山区农村各民族的群众聚集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为了做好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采取“五色管理”和“五彩连心”的机制。“五色管理”就是将新市民、新居民按照拥有素质特长,具有利益需求等进行分类,通过红、黄、蓝、绿、粉五种颜色对社区内党员引领、重点关爱、特殊扶助、能人带动、选树典型人群进行分类标识,社区各网格内每家每户的情况一目了然,让社区管理人员能更加精准地因户施策。组织部门、社区机构就对新居民进行“五色管理”,发挥各自特长、满足各自需求。宣传部门、志愿组织就引导新居民开展“五彩连心”志愿服务,发挥特长帮助他人,邻里互助改善生活。这样,将社区管理与志愿服务结合,将居民自治与志愿服务结合,就产生良好的效果,促进搬迁安置社区的和谐发展。可见,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互相联系,社区志愿者与社区居民紧密相连,根据居民群众的类型不同、特长不同,精细分类、有序引导,吸引和激励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参与社区服务,就能够带来积极的变化。
06“一减一增”路径
最近一段时间,“为社区减负”“为基层减负”的呼声很高,国家和各地也采取各种不同的减负措施。然而,我们在社区听到基层干部的反映是“很难见效。”因为,一方面上级涉及政治宣传、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很多工作和任务,不论如何调整,都会落到社区和村庄;另一方面群众越来越多样化、多变化的利益需求,以及引起的矛盾纠纷,都会聚集到社区与农村。所以,如果仍然是行政化思维,依靠社区机构、村庄机构解决所有问题,就会出现负担越来越重的状况。我们认为,发展社区志愿服务、发展农村志愿服务,就是要发展壮大社会力量,发展壮大基层“正能量”,参与到推进各项事业、繁荣惠民服务的行动中来。这样,很多基层治理创新的举措,很多关爱帮助群众的举措,通过志愿组织、爱心社团推进和发展,既能够为社区、村庄“减负”,又能够为社区、农村“增能”。这就是“一减一增”的基层治理新思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发现进入新时代的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社区服务非常需要广大群众的参与,就在2012年支持优秀党员志愿者陈军浩成立“红领之家党员志愿服务队”,在2015年又支持陈军浩等注册“红领之家社会服务中心”,吸引党员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青年志愿者、专业志愿者等,一起为治理创新和民生改善作出贡献。这些年来,“红领之家”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内容不断丰富,既有红领集市的普惠性为民服务,也有红领乡邻的乡村振兴服务,还有百姓茬话会的公众参与治理服务,以及“军号嘹亮”的全民反诈服务等。如今,“红领之家”有几十名机关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参与志愿服务,有几百名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在社会上发挥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居民、员工、学生等也积极加入,在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的各个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这些社会力量、志愿者力量增加了,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就走入正轨、呈现效果;同时也减轻基层干部的负担和压力,有利于理清思路,更好地创新工作局面。
07“提质增效”路径
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社区服务都面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问题。以前一段时间,说起社区的发展就是“硬件改造”,包括社区环境更新,以及各种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博爱家园、青年之家、儿童之家等场所建设。近年来,“提质增效”的重点转向关怀和服务等“软件建设”。社区志愿服务通过不断增添新的服务内容,不断提高专业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从而为社区转型升级作出贡献。如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街道东元路物流社区从“四杂院”向“四院一家亲”的案例就很有启发。这不是北京那种类型的传统一家人聚居的四合院;而是由原来互不相干的四个小院(小区)组合成的社区。主干的小区就是中储西安分公司两个家属院(俗称中储大院、中储北楼)的家属区,原来是单位小区,由公司管理,后来社会化就移交给街道,从而成立社区进行管理和服务。随后,天丰东环广场小区(原西安市水产冷库家属院改造),还有商品房的物业蔚蓝人家小区合并进来。初期,这里成为“四不像”的“四杂院”,既不是纯粹的家属区,也不是纯粹的物业小区,还不是相互熟悉的邻里小区。因此,最初在四个小区之间,居民互相之间不认同、不亲近,既不到其他小区活动,也不喜欢其他小区人员到自己小区活动。有时候还会对过来的人员说,“你来这里干啥?”因此,在四个小区组合的初期,形成一种人们之间存在隔阂、互相膈应的状态。这时候,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迎难而上、想方设法,积极探寻“组合型社区”“混杂型社区”实现融合发展、和谐发展的路径,特别是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引领下,通过引导居民群众逐渐互相理解、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走向“四院融合型”社区、“四院一家亲”社区,创造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一方面,提高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工作人员的素质。一位教育学硕士毕业生的党员,经过几年的基层锻炼和成长,成为社区书记,利用社会联系和专业资源,为社区服务引入多样化力量。二是引进社会各种服务机构,为居民群众策划和实施有针对性、有吸引力的项目。三是引进各种老年服务、健康服务等机构,为不同小区的群众提供关爱帮助。其中,引进的一个老年服务机构,有位白老师特别受欢迎。不仅仅善于观察和交流,为老人提供健康和生活方面的指导。而且,白老师还善于从不同小区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的交流中,了解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白老师既向社区反映,也引导居民调节情绪、和睦相处,并且鼓励几位老年居民参与志愿服务,在友善互助的过程中促进心理调适,增进社区和谐。这些案例很有启发性,就是在社区志愿服务提质增效的过程中,引入专业力量能够提供较大的帮助,达到更好的效果。
08“吸纳资源”路径
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和丰富,不仅仅依靠本辖区内的资源,而且要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还要通过网络联系更广更多的资源。这样,就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志愿者骨干有较强的联系能力、整合能力,善于吸引不同机构、不同领域的资源汇聚到社区,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有实效的服务。最近,我到沈阳市和平区丰泽社区调查的时候发现,这个老旧小区的老年居民多、需求多、困难多。面对这种特殊状况,社区特别善于吸引和整合社会资源,让社区发展和志愿服务繁荣兴旺。一是社区从2016年就成立“行善立德志愿者雷锋团”,吸引各种有爱心、有热情的人参与,最初是社区居民志愿者为主题,后来吸引周边高校和机构的志愿者参与,拥有越来越丰富的志愿者资源。二是探索出“五门工作法”,将社区工作与志愿服务有机结合,以“串门”“上门”“叩门”“守门”“心门”即“五门工作法”为志愿服务载体,及时解决居民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三是利用各种节假日和特殊时机,开展新颖活泼、吸引群众的志愿服务活动。如2024年3·5学雷锋纪念日,在雷锋精神发祥地辽宁,来自中国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医学院、辽宁何氏医学院四所医学院校,以及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共六所高校20个国家42位中外青年走进辽宁沈阳和平区丰泽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活动。中外Z世代青年用善行善举致敬雷锋。测血压、查视力、针灸推拿……中外青年们用专业的技能和热情的服务,让社区居民们感受到了关爱与温暖。他们的善行善举,赢得社区居民的赞誉,展示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独特魅力,向全球分享中华优良传统美德。我们发现,不论是老旧小区还是物业小区,社区干部、志愿者骨干善于联系社会机构、善于吸引社会力量,就能够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丰富资源,提高关爱帮助居民群众的效果。
几点思考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志愿服务的社区“主阵地”“主场景”要发挥积极作用,要作出更大贡献,就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吸引各类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向社区倾斜,开发出丰富多样的服务项目,不断满足社区群众的愿望需求。
第一、社区志愿服务要主动有为 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就是自发自主、积极主动为和谐社区、幸福生活提供帮助、作出贡献。为此,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不是“等靠要”,也不是停留在批评和指责,而是要发挥主动性和责任感,率先行动起来,改善社区中的存在问题,解决居民面临的困难,营造和谐友善的氛围,共创美好幸福生活。美好社区、幸福家园不是“等出来的”,也不是“骂出来的”,而是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建设出来的,也是志愿者和居民爱心热情服务出来的。 第二、社区志愿服务要各具特色 近年来,我们在全国各地调查许多社区志愿服务创造的经验,也了解不少社区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最终发现“每一个社区都不一样”,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社区,也就没有两个完全重复的经验。因此,社区志愿者,在了解和学习其他社区探索和创新经验时,更要根据本地社区的特殊情况,社区居民的特殊需求,探寻适合本社区的志愿服务方式方法。这样,就能够产生各具特色、各有实效的社区志愿服务类型。 第三、社区志愿服务要群众创造 新时代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最关键是要发挥群众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即要改变“干部做、群众看”“党员做、群众看”等单一状况,更要在党员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下,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服务、作出贡献。为此,社区干部、志愿者骨干要真正深入到居民群众、外来人员之中,了解他们的愿望需求,同时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激励他们发挥特长、踊跃参与,逐渐成为活跃志愿者,在服务中获得大家的认同,在服务中获得自尊自信。 第四、社区志愿服务要共享美好 社区志愿服务既不是少数人的行动,也不是少数人的享有,而是要创造广大群众共建共享的机会。每一个居民、每一个外来人员,都有机会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也有机会享有志愿服务的成果。这样,美好社区、幸福生活就成为全体人民的感受,也成为全体人民的享有。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在开展社区服务的时候,从策划设计,到组织实施,都要创造广大群众参与和共享的机会,营造广大群众共建共治共享的氛围。
作者简介
>>>
谭建光(1960年——),教授。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副会长,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理事、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原副会长、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
|